时间:2021/4/6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佚名 点击: 61 次
白癜风能完全治愈吗 http://m.39.net/pf/a_4603724.html
谨以此文向所有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致敬!

——题记

  4年,28本扶贫笔记。

  如果没有那纸“急性白血病”诊断书,王红林办公桌上高高摞起的扶贫笔记,应该还会不断刷新高度。

  8月21日,在家人和同事的反复催促下,汾西县副县长王红林终于同意去太原检查身体,走之前他已买好当天的返程车票,“还有好多事呢,今天必须赶回来。”

  然而,他不仅没能当天赶回去,还被直接“摁”在了病床上。

  “没能坚持到最后一刻,我掉链子了。”病床上的王红林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群发了这条信息,群内缄默无言……

  年,50岁的王红林当选汾西县副县长,分管扶贫工作。从此,这个土生土长的汾西汉子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,化作带领全县人民摆脱贫穷的巨大动力,在汾西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的征程上,留下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实足迹。

(一)

  “靠什么脱贫?凭什么脱贫?如何打造特色乡镇、特色村?这是我要带领大家寻找的答案。”

  ——摘自王红林年10月28日的扶贫笔记

  今年的冬天格外冷。然而,汾西县的田间地头,却到处跃动着农民辛勤劳作的身影。

  “咱现在是新农民,和城里人一样,每天按时上下班,修剪拉枝、治虫治病、肥水管理,这些技术活样样都得会。”黄土地上奔波惯了的双脚,踏入了像城里人一样的“上班族”行列,52岁的团柏乡玉露香梨产业园第一片区生产队队长贾玉兰说自己“做梦都不敢想”。如今,贾玉兰夫妻两人一年的工资加上土地分红有5万多元,“在这里干活不耽误照顾家里的老小,把园子管好了,还能挣奖金!”以前家里穷得叮当响、人前抬不起头的贾玉兰,如今说话底气十足,脸上流淌着满满的幸福感和自豪感。

  地处临汾市北部的汾西县,位于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,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。全县14.56万人,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,贫困发生率32.7%。贫困人口占全市最后脱贫的3个国定贫困县总贫困人口的2/3以上。

  这里土地贫瘠、干旱少雨,全年降水量仅毫米,可谓“七沟八梁一面坡”。为了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入小康社会,全县人民向贫困发起总攻。在这场波澜壮阔、艰苦卓绝的决胜之役中,王红林既是前线指挥员,更是一线作战员。

  年12月,王红林走马上任团柏乡党委书记后,就开始琢磨:“必须找准适合当地农业条件的优势产业!团柏乡能否率先在全县蹚出一条路子呢?”

  走村串户,实地调研。王红林最终把目光锁定在玉露香梨产业上。他坚信,只有因地制宜规模发展优良特色经济作物,才能通过提高土地单位面积效益,向贫困打出一记重拳!

  在王红林的反复动员和大力支持下,年年底,团柏乡柴洼庄村村民刘耀山带头成立了汾西县高寒农牧专业合作社,并与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签订了技术合作与示范推广协议,在团柏乡连片规模流转土地近亩,栽植玉露香梨树10万余株,实行标准化技术规范管理。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创新,高寒农牧专业合作社总结出一套有机旱作、早丰、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,被省农科院专家称为“有机旱作农业的典型范本”。

  受益于这一栽培技术模式,团柏产业园区年人均收入达1.23万元,农户申耀辉更以年收入7.2万元,刷新了园区最高收入的纪录。

  在离开团柏乡工作岗位前夕,王红林又一次来到他倾注了无数心血的柴洼庄村。正值秋天,绿中透红的玉露香梨挂满枝头,看到父老乡亲们那一张张喜不自胜的笑脸,王红林的眼睛湿润了。

  上任副县长后,王红林下定决心在全县规模化推广玉露香梨产业,接连成功打造了3个玉露香梨精品示范园区,其中一个园区更升级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。4年时间里,汾西县集中连片栽植玉露香梨2万余亩,挂果面积亩,年产量万公斤,产值万元。

  “优先保障贫困户入园劳动。”这是王红林写在扶贫笔记里的一句话,他自己心里也有一本账,“农民入园劳动,平均6至8亩地吸收2个劳动力,每天收入60至元,年人均收入1.5万元至3万元左右,再加上种植收益、土地租金和入股分红,就能确保贫困户有稳定可观的收入!”4年来,全县玉露香梨产业累计带动户人,人均年增收元,其中贫困户户人实现稳定脱贫。

(二)

  “天道忌巧,去伪而守拙。脱贫攻坚这条路没有捷径可走,要扑下身子,扎扎实实地去做。”

  ——摘自王红林年5月29日的扶贫笔记

  年10月的一天,一艘满载汾西洪昌养殖有限公司肉鸡产品的货轮,从青岛港驶出,漂洋过海,走向世界。回想起激动人心的那一幕,总经理陈忠忠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:“多亏王县长极力帮扶,洪昌才能在汾西扎得更稳!”

  洪昌养殖有限公司前身是一家煤焦企业,如今已成功转型为集肉鸡养殖、肉鸡分割、饲料加工、熟食加工出口于一体的龙头企业。年之前,该公司年屠宰肉鸡万只,其中,68%的肉鸡原料需要从邻近县市购进。年年初,王红林去洪昌公司调研时对陈忠忠说:“企业在汾西,与其高价从外地购进原料,还不如在汾西增建养殖场,公司划算,还能带动老百姓就近务工,两全其美呀!有啥困难你跟我说,我帮你解决!”

  “王县长,这事不好办。资金短缺,征地麻烦,还缺水,‘拦路虎’太多,都不好解决。”陈忠忠把困难说了一大堆。“不怕,咱一起想办法!”半信半疑的陈忠忠并没把王红林的话放在心上,用他的话说,“这事遇上谁都不好办!”

  短短半个月后,一份可行性方案递到了陈忠忠手里,从养殖场的选址到资金协调、如何取水等问题,方案里都给出了详细解决办法。王红林的认真令陈忠忠始料不及却也备受鼓舞。但,能干成啥样,他心里还真没底儿。

  年7月22日,酷暑难耐,王红林召集县农业、畜牧、水利、环保等10个部门的同志,用两天半的时间,跑遍了全县8个乡镇的29处备选用地,选定了10处适宜建养殖场的地块。

  又过了半个月,第一笔用于购买设备的万元资金打到了洪昌公司账上,陈忠忠感叹不已:“有思路、有魄力、够执着!不扑下身子干出个样子来,怎么能对得起王县长?!”

  从建养殖场的第一天起,王红林给洪昌公司的任务就是:招工,优先选周边的贫困户;购原料,优先收购本土贫困户的肉鸡和辅料。

  3年时间里,洪昌公司在陆续建成的10个养殖场内建起了75栋现代化养殖大棚,年屠宰肉鸡量从万只增加到万只,从68%的肉鸡依赖外地购进到95%以上在汾西本地收购。

  该扶贫项目还带动了汾西县户农户发展肉鸡养殖及相关产业,公司流转土地又带动了户农户取得土地收益,多名贫困劳动力成为公司的员工,有了稳定收入。同时,政府的投入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。年分红收益.83万元,年分红收益万元,今年预计收益万元,这些收益全部用于公益性岗位开发和深度贫困人口救助。

  “有这样的县领导扶持企业发展,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回报社会、回报汾西的父老乡亲?”陈忠忠由衷地说。

  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,洪昌公司也不断得以发展壮大,成为我市唯一一家“国”字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、全国“万企帮万村”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。

(三)

  “易地扶贫搬迁是给老百姓创祖业的事情,这么大的工程,上要对得起组织,下要对得起百姓!”

  ——摘自王红林年5月9日的扶贫笔记

  穷,得从根上拔。

  汾西地广人稀,村民居住分散,既不利于新农村建设,也不利于规模化农业生产。作为脱贫攻坚工作中矛盾最集中、领域最综合、工作链条最长的工程,易地扶贫搬迁便成为扶贫攻坚中难度最大,最难啃的一块“硬骨头”。

  府底小区是汾西县乃至临汾市最大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,总占地.5亩,包括39栋住宅楼和党群服务中心、幼儿园,共安置了邢家要、佃坪、勍香、对竹4个乡镇54个自然村的户人,贫困人口占比71.6%。

  “府底小区的建设既是一项扶贫工程,更是涉及几千户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,房子盖不好、小区建不好,老百姓怎么能住得安稳?我又怎么对得起组织、对得起老百姓的信任和托付?”年开始,每天凌晨5点起床,步行去府底小区“监工”,就成了王红林雷打不动的“早课”内容。

  建筑材料质量达不到要求?换!钢筋捆扎不牢固?返工!地下室混凝土铺设厚度和设计图纸是否相符?王红林拿着尺子挨个儿量……

  汾西县城里,一座大桥通南北。王红林住桥北,府底小区在桥南,半个小时的路程,王红林从冬走到春,从一纸规划图走到41栋崭新楼房落地建成。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中,不知写了多少组数字、画了多少张表格;每个乡镇需搬迁多少户、已搬迁多少户,笔记本里有明细账,王红林心里也有一本明白账。

  工人们对这个县长打心里发怵,私底下纷纷议论说,这个副县长,比工头还严、还厉害!

  小区建成后,谁入住?首选就是需要易地搬迁的贫困户!这其中,最让王红林牵挂的是邢家要乡大吉利村因股骨头坏死而致贫的63岁村民李元平。

  年的一个夏日,天降暴雨,李元平家年久失修的土窑洞在暴雨的冲刷下,最边上的半孔窑塌了。在中间窑洞炕上坐着的李元平正着急忙慌地往窗户边挪的当口,门帘突然被人掀开了——

  “老李,这地方真的不敢住了!”

  说话的是王红林,李元平眼前的他,大半个身子已经湿透,鞋上、裤腿上沾满了泥水。

  “我倒不想在这儿住呢,搬去哪儿?离了破窑可咋活?”李元平有一肚子话想说,可看到王红林深一脚浅一脚地赶来,话都鲠在了嗓子眼,一个字也吐不出来。

  没等李元平开口,王红林一句话就打消了他心里的疑虑,“你不要愁,出了山沟肯定要想法子让你活!”

  王红林的第一个法子就是先给李元平治病。依托健康扶贫的好政策,李元平一分钱没医院做了手术,彻底扔掉了拐杖。

  年8月,李元平住进了距县城2公里的府底小区,“家”,从“3孔土窑”变成了“38栋1单元”。

  搬家那天,李元平特意把做完手术后王红林送给他的红毛毯铺在床上,“做梦都能笑醒了,我现在在小区当保安,每个月都有工资,加上残疾补助,这日子过得好着哩!”

(四)

  “一天没进办公室,四年来很少有,到下午感觉这一天缺了什么,精神有些恍惚,这是为什么?到了晚上整理发现,还在思考工作,原来我属于工作。”

  ——摘自王红林年5月10日的扶贫笔记

  在扶贫笔记中,王红林把汾西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称为“福地”。

  12岁那年,王红林从家乡永安镇焦家庄村来到汾西县第二中学求学,13公里的山路,要步行五六个小时。背包里,除了书本,还有窝头和酸菜,这是他接下来一周的干粮。

  山路弯弯,黄土漫漫。农村娃王红林靠自己的刻苦和努力,考上了师范学校,参加了工作,当上了副县长。农村穷,农民苦,乡亲们期盼摘掉穷帽子的心愿他深有感触,“我是农村娃,办好农村的事,就是我的本分。”

  翻看王红林的扶贫笔记,游明明、郭生才、郭全德、郭会生、郭银生这五个名字经常出现,他们都是勍香镇它支村的村民,也是王红林包联的建档立卡贫困户。

  游明明一家六口生计全靠儿媳妇魏海燕务农维持,两个孙子要上学,儿子生病卧床,日子过得很不容易。第一次去魏海燕家,他亲眼看着魏海燕家二小子一顿饭吃了6个窝头!“孩子们还在长身体,一定要让他们顿顿都有白面馍吃……”王红林被眼前的这一幕深深刺痛了。

  思来想去,只有让魏海燕有一份稳定可靠的收入,才能撑起这个家。于是,洪昌养殖公司招工的时候,从来不开口求情的王红林走了一次“后门”,“打招呼”让魏海燕上了班。除了工资,洪昌公司每年还给孩子发放助学金,再加上游明明在村里当保洁员的收入,一家人的日子总算有了盼头。

  盼头,王红林也有,他盼着全县的贫困家庭都能过上好日子。

  年中秋节,王红林去了村民郭全德家,刚进院子就听见案板上吧嗒作响,“老郭,今天吃饺子呢?”说着,王红林进了门,却见案板上只有胡萝卜丁和葱段,没有一点肉末。

  “怎么没肉呢?”王红林问道。短暂的沉默后,郭全德的妻子贺连英小声挤出两个字:“肉贵……”

  “你们先弄着,我一会儿再过来。”王红林转身出了门。没多久,手里提着肉回来了,“快,把肉也剁上!”说着,王红林把手中的肉放在了案板上,和贺连英拉起了家常。

  “王县长一点架子都没有,和咱老百姓一样实诚。其实那天他问我为什么没肉,我穷,但怕人家笑话。嗐,没想到人家根本没看不起咱,给我们买肉不说,还怕我们脸上挂不住,使劲儿找话跟我们聊……”提起王红林的善良和细心,贺连英打心底里感激,“现在我们自己也买得起肉了,王县长让老头子在村里打扫卫生,能挣工资,还给我生病的儿子办了低保,在他的帮衬下,我们一家人也能挺直腰板过日子了。”

  12月21日,又是一年农历冬至。

  民间有着冬至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的风俗,意味着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到来了。

  屋外,零下7℃,寒风凛冽。

  屋内,炉火正旺,暖意融融。

  贺连英正忙着剁饺子馅,停下手中的活计,她对添柴的老伴说:“也不知道王县长多会儿出院,叫他来家里吃顿饭。”

  郭全德添柴的动作慢了下来,“听说王县长得的还不是小病……”

  屋子里一片沉寂,炉子里的柴火兀自噼啪作响。贺连英说:“那你可留心着,等王县长回来,咱再把他请来,给他包肉饺子吃!”

后记

  不啻微芒,造炬成阳。

  28本扶贫笔记,从脱贫攻坚首战之役写到收官之年;4年、上百万字,记录了一个基层干部的风雨扶贫路、悠悠公仆情。

  有人说,在静默大山的褶皱里,唯有贫困与苦难对望;王红林却坚信,船的力量在帆上,人的力量在心上。只要万众一心,没有消除不了的贫困,幸福也终将在历经苦难后绽放。

  他把对家乡和人民深沉的爱、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,凝聚成攻克脱贫攻坚“娄山关、腊子口”的强大力量,身先士卒,向贫困发起挑战,誓将千家万户的深重苦难化作千门万户的曈曈笑脸。

  “深度贫困是坚中之坚,打这样的仗,就要派最能打的人。”年6月23日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,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,言辞凿凿。打硬仗,“就要派最能打的人”,王红林正是这样的人。

  采访过程中,记者一行被这样一句话打动着:“王红林就是万千扶贫干部的杰出代表,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他这样的党员干部,这场硬仗才能敢打敢赢!”

  党旗漫卷,山水焕然。

  2月27日,汾西县如期脱贫摘帽,位列全省年度脱贫成效考核第一方阵第二名。与此同时,全市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、5个省定贫困县全部摘帽。

 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,在临汾的广袤田野间,在平阳大地的每一处脱贫攻坚战场上,一批批苦干、实干、会干、肯干的党员干部,像王红林一样,扎根贫困山乡,如一束束“钢筋”埋进地基,用一根根“铁骨”筑牢堡垒,负重支撑,坚韧不折。

  是“王红林”们,让汾西的贫困山乡换了模样;是“王红林”们,用挺起的腰杆和磨平的脚板,用全市一个个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的精彩答卷,向人们传递着“钢筋铁骨”的力量!

  摆脱贫困的山水为证,那曾激发贫困山乡内生动力的精神之火,必将燃烧得更旺更亮,指引着我们一往无前;摆脱贫困的群众深信,脱贫攻坚征程中,那些闻令而动、尽锐出战的党员干部们,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,仍将像熊熊的火、猎猎的旗一般,作指引,领方向。

  住院前,王红林的最后一页扶贫笔记定格在年8月18日这一天,笔记里记录着一些近期需要收尾的工作,“圆圆满满完成这些事,心里就踏实了。”

  在病房外接受采访时,隔着口罩,我们看不清他的脸,但能捕捉到他眼神里跃动的光。

  我们惟愿王红林能保持他不败的战绩:拔掉穷根,再战病魔!家乡人民更殷切期盼他早日回到工作岗位,续写他的扶贫笔记!

来源:临汾日报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热点内容
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推荐文章
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网站地图
  • 发布优势
  • 广告合作
  • 版权申明
  • 服务条款
  • Copyright (c) @2012 - 2020



    提醒您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